又到了星期日的夜晚,這個週末有去哪兒看看植物嗎?是不是覺得圖鑑或書本上對於植物的敘述常讓人對不太起來呢?這次就讓我們來談談分類學上相當重要卻又容易被忽略的敘述工作吧!
敘述 (description) 是一段描寫植物外觀的文字,它的功能是在繪圖之外,把植物各部位的形態特徵記錄下來,特別是一些繪圖上難以精確表示的數據資料,可以很有效的記錄下來。敘述的內容與長短常因文章的篇幅而有差異。例如台灣植物誌第二版中的物種敘述相當詳細,但在簡誌中就相當簡化,只留下重要的鑑定特徵以方便使用。

敘述的書寫順序與方式

一般而言,敘述的順序是由習性、根、莖、葉、花序、花、果實、種子等順序進行,簡單來說就是由營養器官到繁殖器官,由大到小的順序分別描述各部位的狀態,有的時候還會在最後加上染色體套數,但由於該特徵的取得較不容易,所以並非必要。根據不同文體的需求,可以用各種語言寫作。比較通用是用英文的電報體 (telegraphic) 來寫,這種文體著重名詞和形容詞的搭配,省略其它詞類,因此可以精簡文章篇幅,也讓敘述有一定的書寫規則,比較的時候比較容易找到類似的段落。中文的寫作方式也類似於此。雖然敘述的寫作不難,但是魔鬼藏在細節之中,要注意的點還是不少。書寫敘述時,必須注意是否有該類群特別著重的特徵,例如龍膽科 (Gentianaceae) 的花萼、樟科 (Lauraceae) 的各輪雄蕊的方向及花藥室數等,在描寫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這些特徵。此外要注意是否有該類群敘述時的慣用語,例如錦葵科 (Malvaceae) 植物的小苞片常稱為副萼 (epicalyx),如果有類似情形,那盡量使用在研究這個類群時的專有名詞較佳。如果需要敘述複數類群的時候,注意特徵在描寫的順序要盡量一致,最好連特徵後面的狀態和數值的格式都一致,原因和前述一樣,互相比較的時候比較好找。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在寫之前先確立寫的格式,然後依據這樣的格式來寫,就不會漏掉重要的特徵,內容也不會亂。

敘述的重要性

敘述似乎只是一段描述形態特徵的文字,在攝影技術越來越發達的現在,真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且不說攝影的呈現與器材和個人技術高度相關,敘述的重要性在現代仍然無可取代。根據命名法規的條款,新的名稱的發表必須附有形態的敘述或是重要特徵的輯要,才符合有效出版的要件,2012年之前甚至還要用拉丁文書寫呢!敘述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在實務上,模式標本固然重要,但是許多模式標本上難以觀察的特徵,研究者或轉而從作者的敘述中找尋蛛絲馬跡,所以敘述不只是發表上的儀式性要件,更是實務上非常重要的研究材料之一。

敘述常因為內容與長度,使讀者下意識的排斥,轉而容易比較的照片或圖版。但是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並比較敘述,可以有效地精進對各種植物了解的程度,也可以發現很多照片中無法呈現的細節。敘述的寫作非常繁瑣,需要兼顧特徵的全面性,常常掛一漏萬。這裏提供一個不錯的模板,就是臺灣植物誌第二版工作指南*,根據這份文件的內容書寫敘述,應該可以寫出一個平實的敘述,只要再注意其他特殊的特徵就可以了。

敘述是一個低調但又必要的存在,下次在文獻中看到它,除了美麗的照片和手繪圖之外,不妨也稍微認真的閱讀一下,或許可以發現驚喜的細節呢!

*該指南可以在黃增泉 (1993) 植物分類學—臺灣維管束植物科誌一書中找到。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7.3.5於同名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