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Brassica oleracea)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蔬菜,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身世竟然如此複雜。結球的甘藍(高麗菜)、翠綠的青花菜、皺葉的羽衣甘藍、塊莖狀的球莖甘藍 (大頭菜),這些看似外型各異的蔬菜實則屬於同一種植物。然而,這些蔬菜的祖先是來自於何處呢?這成為科學家長期以來的難題,而近年整合基因體學、考古學與歷史文獻的綜合研究,終於為這道難題提供了新的答案。本文將帶你一同了解甘藍的起源,以及它如何從一種野生植物,透過人類的選擇,成為今日多樣的蔬菜品種。

甘藍的多樣性與人擇的力量

許多人或許都知道,不同品種的狗其實都是同一物種,但你可能沒想到,我們餐桌上的許多甘藍類蔬菜其實也是如此。例如,綠色的青花菜(B. oleracea var. italica)、小巧的抱子甘藍(又稱孢子甘藍,B. oleracea var. gemmifera)、常見的圓形高麗菜(B. oleracea var. capitata)、白色的花椰菜(B. oleracea var. botrytis)、波浪狀葉片的羽衣甘藍(B. oleracea var. acephala)及球莖甘藍(就是大頭菜)(B. oleracea var. gongylodes),它們全都是甘藍。只是在栽培過程中,人們發現,栽培的甘藍很容易產生各種形態變異,例如莖特別肥大的、花朵特別多的、葉片會包起來的,人們刻意保留了想要的特定形態,因此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蔬菜。早在19世紀,達爾文(Charles Darwin)就曾觀察到甘藍的多樣性,並將其作為人為選擇影響植物形態的一個典範。現代基因體研究也進一步驗證了他的推測。

a head of cabbage growing in a garden
甘藍是一個龐大的蔬菜家族,高麗菜也是其中一個成員。

甘藍的起源來自哪裡?

不過我們吃的這些五花八門的甘藍,到底最一開始是起源在哪裡?有關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不同的假說。有人認為甘藍是起源於西歐沿海地區,因為那裡有一些與栽培甘藍相似的野生種,如被稱為B. sylvestrisB. oleracea var. sylvestris的植物。但也有研究人員提出,東地中海地區,如現今的希臘與土耳其沿海,才是甘藍真正的發源地。

過去由於缺乏足夠的分子資料與可靠的考古證據,因此難以直接證實或否定這些說法。直到近年來,隨著基因體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家才能夠透過族群基因體學、親緣分析、生態棲位模擬與考古學方法,對甘藍的起源做出更精確的推測。

來自基因體研究的證據

在一項近期的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224個甘藍品種與其野生近緣種的基因體資料,結合親緣分析與族群遺傳學,試圖找出現存野生甘藍的最近緣祖先。研究結果顯示,愛琴海特有種 B. cretica 是目前最接近栽培甘藍的野生近緣種,而其他過去被認為可能是甘藍祖先的物種,如 B. incanaB. montana,則可能是由已馴化的甘藍再次野化而形成的族群,而非原始的祖先。結合考古證據,研究推測甘藍的馴化時間可能最早發生在公元前1250年至1000年之間,地點可能位於現今的敘利亞或東地中海沿岸地區。這些發現否定了將英格蘭或西歐沿海地區視為甘藍馴化中心的假說,進一步支持東地中海才是甘藍真正的馴化發源地。

馴化與野化的循環

研究還發現,甘藍在人類馴化後,仍然能夠「逆向演化」回到類似野生的形態─也就是說,某些栽培品種在特定環境下若不受人工管理,可能會自行恢復成接近野生的特徵,形成新的「野化品系」(feral lineages)。

這種野化現象並不罕見,例如一些在加拿大、丹麥和德國發現的「野生」甘藍,其實可能是栽培甘藍逃逸並重新適應野外環境後產生的族群,而非真正未馴化的祖先形態。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基因分析會顯示這些「野生」族群與栽培品種高度相似。

考古與歷史文獻提供的輔助證據

除了基因組研究之外,考古學與歷史文獻也為甘藍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證。目前最早的甘藍栽培考古證據來自敘利亞,時間約在公元前1250年至1000年間,儘管更早的遺跡仍有待進一步挖掘與確認。在古希臘約公元前500至200年間的文獻中,已有關於甘藍的記載。例如,植物學之父提奧弗拉斯圖斯(Theophrastus,約公元前320年)曾描述過三種甘藍變種,而古羅馬學者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則在其著作中紀錄了至少十種甘藍的類型。這些來自考古與文字紀錄的證據,進一步支持東地中海地區才是甘藍馴化的主要地點,而西歐地區則是在較晚的時期才普遍引入並栽培甘藍。

結語

透過基因體學、考古學與歷史文獻的整合,科學家終於釐清了甘藍的起源—它並非來自英國或西歐,而是源於東地中海的愛琴海地區。B. cretica 被確認為其最近緣的野生近緣種,而馴化過程則發生於公元前1000年前後的東地中海地區。這項發現不僅對演化生物學具有深遠影響,也有助於未來作物改良與保育工作的推動。

Mabri et al. 2021.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Wild, Domesticated, and Feral Brassica oleracea (Brassicaceae). 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ab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