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植物第三彈來了!這次要談的是「莓果」的主題,不過有別於以往,這次並非要介紹莓果的種類或分布,而是要澄清一個長期以來的誤用被當成冷知識的錯置。你是否看過以下這則這則報導呢?如果沒有,那麼建議花一點時間稍微閱讀一下,再繼續看本文。

草莓不是「莓」…香蕉、西瓜才是 網友驚:超邊緣冷知識!

red and black berries on black surface
各種類的莓果
Photo by Sneha Cecil

Berry惹的禍?

這一切的起因,都來自於一個英文單字—berry。這個英文單字如果翻譯成中文,比較普遍的方式被翻譯成莓果,如果是植物學相關書籍,在專有名詞裡大概都是使用漿果。譯為莓果的由來難以考據,但可能是來自於草莓的英文strawberry,可能順理成章的就將berry譯為「」了。所以例如blackberry、cranberry、gooseberry等植物的中文名稱都有莓字。這本來也無可厚非,因為俗名並沒有規範用法,只要不造成混淆,其實要怎麼用都沒太大問題。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解釋,berry的一般定義是:任何肉質的果實 (特別是可食用的) 都貫稱為berry。所以在英文的俗名裡,berry廣泛的應用於稱呼很多種類的果實,除了前述的例子,wolfberry (枸杞)、elderberry (接骨木果)、mulberry (桑椹),甚至杜松子的英文都稱為Juniper berry,這些種類的共同特性,就如同上述的定義一般,都具有肉質可食的特性。

但是從上述的內容看來,中文的「莓果」一詞其實沒有辦法完全的對應到英文的berry,因為莓果一詞,其實不包括所有小型且多汁的食用果實,很多英文裡以berry結尾的種類,其實中文不常被稱作XX莓,而是有自己的名稱,例如枸杞、桑椹、越橘、醋栗等。

a

植物學上的berry

植物學上的berry—漿果,有相對嚴謹的定義,根據Spjut (1994) 的定義,berry必須具有以下特徵:

  1. 不開裂的單果,具有一至多數種子,鑲嵌在肉質的果肉當中。
  2. 內果皮通常< 2 mm厚。
  3. 內部的果皮通常不分化為硬質內核或空腔。

所以根據這個定義,草莓、覆盆子、桑椹都不是漿果,因為它們都不是單果 (由單一子房授粉後發育而成)。也不是漿果。杜松子就更不用說了,它是裸子植物,看起來像果肉的柔軟部分其實是種皮。

哪裡出了問題?

看到這邊,可以歸納成以下結論:英文裡的berry有兩種定義 (一般),中文翻譯的berry也有兩種,其中可以直接對接的只有植物學上的berry=漿果這個用法。而該報導裡的錯置就在於把中文的莓果一詞取代了植物學上的漿果這個用法,所以就會造成草莓不是「莓果」,香蕉才是「莓果」的這種錯誤解釋。

根據教育部的字典,「莓」的字義有二:一種是形容茂盛肥美的樣子,另一個解釋即指草莓這個植物。也就是說,中文裡的莓當作名詞本就包含草莓、覆盆子這類今天被稱為莓果,所以説如果草莓不是莓果,也不太符合一般俗名的用法,所以還是避免用植物學的定義來套用「莓果」一詞比較好,只是徒增困擾罷了。

 

參考文獻
Spjut, R. W. (1994) A systematic treatment of fruit types.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err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0 Jul. 2019,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erry-plant-reproductive-body. Accessed 27 Jul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