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花粉形態就是分類學者關注的特徵之一,由於花粉的量多、特徵相對穩定,又是繁殖器官的特徵,因此有關花粉形態的報導是相當的多。

近年來,觀察花粉形態多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為主,因為近年的成本降低,以及可以取得詳細的花粉表面特徵,所以為學者愛用。但在上機之前,樣本需要經過前處理,使其乾燥後才能以顯微鏡觀察,所以前處理的好壞就很大程度的影響了觀察的結果。

一般來說,常見的前處理方式包括酸解法或是酒精固定,兩者的共通點在於後續都需經過序列脫水及臨界點乾燥後,才能上機觀察。而兩者的差別在於,酸處理使用的通常是硫酸,由於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的主要是花粉的外壁 (exine),而這些外壁通常是由孢粉素 (sporopollenin) 構成,不易被強酸破壞,所以強酸處理後內壁 (intine) 和細胞質的部分會被破壞,僅留下外壁。該方法的優點是可取得清晰且乾淨的外壁形態,但缺點也很多,例如實驗操作相對困難且危險,在過程中也可能流失大量的花粉。此外,由於並非所有植物的花粉表面都以外壁構成,例如樟科 (Lauraceae)、薑科 (Zingiberaceae) 等,這些種類的花粉表面主要以內壁構成,因此用酸解法處理後,花粉會被摧毀殆盡,因此要採用本方法前,最好先仔細的查閱文獻,並且仔細的觀看這些報告拍攝的花粉有無可疑之處,例如外觀雖然正常,但可能因為內壁被破壞而有塌陷的現象。

另外酒精固定的方式可以避免內壁塌陷的問題,實驗過程也比較安全,而且也適用於多數的類群,雖然不能完全去除細胞內部的物質,但若序列脫水做得好,標本乾燥的情況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水準,因此可以取得良好的影像。雖然在此不必擔心內壁被破壞,但由於酒精固定和脫水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試驗花費的時間就比較長。

此外,有學者提出第三種方式,即使用2,2-dimethoxypropane (DMP) 來處理花粉,這個方法具有酒精處理的優點,即可以保留花粉內壁的完整性,且因為作用的方式與酒精不同,所以可以減少脫水過程中對花粉形態的影響,並且不需經過序列脫水,所以也可以減少前處理的時間,此外由於DMP的作用方式並非「脫水」,而是把水分子分解的方式,所以乾燥效果會很好,可以取得相當銳利且乾淨的影像。

另外也有一些花粉由於花粉壁較厚,可以抵擋拍攝過程中因為抽真空造成的壓力,所以可以直接不經前處理就上機拍攝,例如薊屬 (Cirsium) 植物即屬此類。因此若電子顯微鏡的試驗方便,也可以先以此法檢測目標物種是否屬於此類。

下次我會繼續談花粉這個主題,在於花粉本身形態變異的部分,敬請期待。

本文最初於2020.6.5刊登於同名專頁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