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走眼的誤會,從酒瓶蘭亞科到鈴蘭亞科
APG系統的主流化已經不是新聞,很多我們熟悉的科也迎來重大變動,其中比較為人熟知的包括玄參科 (Scorphulariaceae)、車前科 (Plantaginaceae)、楊柳科 (Salicaceae)、錦葵科 (Malvaceae) 以及百合科 (Liliaceae) 等。其中百合科在細分之後,反而產生了另一個大科—天門冬科 (Asparagaceae),根據APG系統第四版的分類架構,這個科可以分成7個亞科,而其中之一就是酒瓶蘭亞科 (Nolinoideae)。
說起酒瓶蘭亞科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不過這個亞科包括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例如巴西鐵樹 (Dracaena fragrans)、黃精 (Polygonatum)、蜘蛛抱蛋 (Aspidistra)。不過這個亞科的學名最近卻被認為是有問題的,到底是出了什麼事呢?
長期以來,酒瓶蘭亞科的學名Nolinoideae一直被認為是由Burnett在1835年發表的名稱,但是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當時Burnett在文獻中紀錄的其實是茄科的Nolana,而非酒瓶蘭屬Nolina,從Burnett提供的形態敘述看來,他指的的確是茄科植物,因此並非筆誤。所以當時Burnett成立的亞科是Nolanoideae,而不是Nolinoideae。
Fischer在2015年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他以酒瓶蘭屬為模式,正式的提出酒瓶蘭亞科 (Nolinoideae) 的合法名稱。然而,法規的常識告訴我們,最早發表的合法學名才具有優先權。近期的研究指出,這個亞科最早的合法名稱,應該是Herbert在1837年發表的Convallarioideae,這個亞科的模式是鈴蘭屬 (Convallaria),也因此過去所稱的酒瓶蘭亞科,其實應該是鈴蘭亞科。
Tanaka & Nguyen 2022. Nolinoideae (Asparagaceae) in APG III needs replacing with Convallarioideae. 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583.3.9
不是那個萬年青的萬年青
從古至今,人們總愛用植物裝飾生活空間,不管是插花或是盆栽,再到庭園乃至公園的花草樹木,大概都屬於這類用途。這樣還遠遠不夠,人們偏偏還要把植物取一些感覺有正面意象的名稱,但是植物百百種,有正面意象的字詞也就那些,所以難免會撞名,因此很多植物的俗名中有梅蘭竹菊松柏,壽松、君子蘭、百子蓮、文竹、風雨蘭已經不稀奇,像松紅梅這種一次出現兩個的大有所在。不過其中最浮濫的大概就是萬年青了,不信去google一下,看看這個名字可以找到多少種植物。
百子蓮的花序有大量紫色的花,應該也是其名稱由來
眾多名為萬年青的植物裡,偏偏有個最冷門的,卻是臺灣的原生植物,那就是渡邊氏萬年青。渡邊氏萬年青 (Rohdea watanabei) 是早田文藏根據渡邊龜作 (Watanabe K.) 於新竹鵝公髻山採得標本,發表於1915年出版的臺灣植物圖譜第五卷。發表後,這個種類的學名歷經更迭,在屬的位階曾被轉移到外觀近似的Campylandra或Tupistra,種的位階上更曾被認為與產在日本的日本萬年青 (R. japonica) 同種。不過根據日籍學者田中教之對本屬植物的研究,認為本種與產在中國的萬年青 (R. chinensis) 的形態接近,應該視為同種處理。但是R. chinensis這個學名在法規上的優先權低於R. fargesii,因此目前這個類群正確的名稱為R. fargesii。
萬年青屬於中大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狹長略帶肉質的葉片叢生於粗壯的根莖先端,整體造型相當特別。開花時,黃綠色的花序自植株中央抽出,著生數十朵黃綠色的花,花朵會散發濃烈腐爛水果的氣味,可能是吸引授粉者的手段之一。此外,花朵隨著開放時間的拉長,在凋謝之前會逐漸轉變為橘紅色。子房在授粉之後,會生長為橘紅色的漿果。在臺灣,萬年青主要分布於中北部的中海拔山區,經常生長於相當陰暗的森林下層,加上暗綠色的葉片,使得本種呈現難以發現、非常低調的狀態。
萬年青生長於森林下層陰暗的環境中,具有叢生、修長的深綠色葉片
萬年青的黃綠色花序由植株中央抽出,著生大量無柄的黃綠色花,開花時散發濃烈的腐爛水果氣味
而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萬年青又是什麼呢?其實那是一種產於非洲的龍血樹屬 (Dracaena) 植物—D. sanderniana。這個種類原生於非洲中部,包括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和安哥拉等地區。從inaturalist上的少數觀察記錄可知,這種植物也生長於森林底層相當陰暗的環境,因此也不難想像為什麼可以栽培在室內這種光照極為不足的環境中。也因為這樣,在臺灣很難看到它開花,除了光照不足的原因外,許多栽培方式都以純水耕的方式進行,容易造成營養不足,所以很難開花。偶而可以看到栽培於室外的盆栽,這種栽培方式較容易開花。此外,由於本種被賦予的正面形象,有人將本種作為祭祀時使用的植物之一,甚至用在野外祭祀使用。筆者就曾經在蘭嶼大天池的池畔見過本種被栽培在池邊,雖然本種在臺灣的開花結果紀錄尚少,但本種容易由莖節生根無性繁殖,因此仍然不宜在野外栽培,以免成為另一個潛在的入侵種。
由於栽培方式的緣故,萬年青在臺灣開花的狀況並不普遍。其花朵形態相當特殊,總狀花序上密集生長的花具有相當長的花冠筒
蘭嶼大天池畔的萬年青,當然不是原生的那種。攝於2020.3.30
萬年青對臺灣的民間來說是個具有好意頭的植物,只是這種常見的植物是來自遙遠的非洲,反而人們對於原生的萬年青相當陌生。兩種植物皆有終年長青的特性,如果可以把原生的萬年青栽培為觀賞植物,讓人們更加認識這種特殊的植物,或許也是美事一樁。
萬年青/幸運竹在原生地的照片 https://www.inaturalist.org/observations/55590656
Deng, Y.F. 2017. Rohdea fargesii, the correct name for Rohdea chinensis (Asparagaceae). Phytotaxa 302: 298-299. 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302.3.12
Damen, T. et al.2018. Taxonomic novelties of African Dracaena (Dracaenaceae). Blumea 63:31-53. https://doi.org/10.3767/blumea.2018.63.01.05